▓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关于长城-〉长城军事-〉筑城与攻防
攻城掠地:攻城术与守城术的较量
作者:大鹰 2001-05-01发表于长城小站

  这个话题可谓是自冷兵器时代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题目了。除了攻守的残酷之外,还有城破之日大开杀戒的屠城。则始终给人以一种血腥的感觉。城防之战虽然不及野战那样纵横捭阖痛快淋漓,但肯定是野战胜、败之后的必由之路。败者遁入城门坚守不出,胜者挟胜利之余威潮水般涌来,或直接指向沿途所有城池,视之为囊中之物。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就曾连下七十二城池。
  攻防永远是一对儿解不开的老冤家。一般说来,进攻者对于防守者天然地占有4比1的天然优势,就是说:进攻者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攻城时间、一个突破地点、一种方式来进攻,而防御者则必须没有选择地在24小时内、在围城四周、以一种方式来防守。哪个灵活主动、哪个被动呆板一目了然。
  记得在中东有一座平地垂直兀起的山头,上部是平地,山体中间是没有任何可供攀援之地,在上面建起了坚固的城防,粮食和水源坚守2年没有问题。罗马人入侵的时候,迦太基军队、贵族和妇女儿童躲进了这个绝无仅有的险要城市。但是战争经验丰富的罗马军队却是不急不忙,在以后的两年里,役使无数奴隶不停地搬来石头和堆积土方,硬是堆起了一座和它持平的山头,罗马士兵很容易越过城墙杀入城中,不用说,城破之日血流成河,妇女和儿童也死伤殆尽。
  在中国发展了2000多年的城池攻守战中,早在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在攻城和守城术方面就有了较高成就,制造出许多复杂器械,攻守城池手段和技术都达到了极高造诣。攻城方使用抛石机、攻城机、发射火箭或使用火箭发射毒烟、夜间软梯爬城、强行使用云梯叼刀爬城、跨越护城河的浮桥、木质射箭塔、挖掘地道、堆土为山、木桩撞城门,还有直到解放战争还在使用的由一人助跑、后面几人用长杆子用力将他推上城头的做法。
  守城方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夜间提铃喝号、写信烽烟求援、坚守不出、节约粮食、射箭、火炮、滚木擂石、开水石灰水人粪尿经血狗血从城头泼下、火把掷下、刀砍斧劈剑刺等等。
  相比较起来,还是攻城方可动用的资源掠夺多一些。但游牧部落除外。从当时冷兵器时代出发,农业文明对于游牧文明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筑城与攻城的不对称悬殊关系上。农业文明发展到高峰的汉人在筑城术方面确实大大领先于游牧部落。在筑城之初就巧用心思,尽量造成己方的主动和使攻城方处于被动地位,马面编织成的交叉火力网,护城河、拒马墙、鹿角、拒马、寨笓造成进攻方士兵前进的迟缓。而游牧民族对于攻城确实很不在行,用农耕社会的长城来阻却游牧民族的南下也不失为农业文明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长城里面就是一个偌大的城池。不论是长城还是城池,每当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到它们面前,由于没有相应的攻城思想和攻城器械以及组织方式,无一例外都在坚固的城墙面前显得措手不及、攻城乏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薛仁贵征西,虽然不足十万人兵败安西县的锁阳城(估计仅剩数万兵马而已),被数十万西域游牧部落骑兵围困,但是仍然整整坚守了一年零四个月直至从长安搬来救兵解围。这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除了薛仁贵用兵有方、将士用命、城池极其高大坚固设计巧妙之外,相信西域民族的广泛机动的骑兵战术对于大规模攻城并不在行,只能打相对消极的围困战,否则绝不至于在16个月内居然拿不下一座1平方公里见方的孤城!
  但是,长城还是那个长城,骑兵还是那个骑兵,长城到了成吉思汗时代就不灵了。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个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沒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发明的火药和拋石武器。
  蒙古人使用的抛石机、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意志而开始弃城逃跑。
  值得称道的是,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任务。成吉思汗由骑兵组成的古代闪击战吸收了汉族的攻城经验,使他们在东方战场,无论是野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在具体攻城中更是注意到“围师必阙”,经常将守城部队诱出消灭在广阔机动的野外,竟也屡试不爽。
  联想到近代战争,如果一定要做类比的话,守城相当于现代战争中最为惨烈的阻击战。阻击战最需要全局考虑,这种死打硬拼不是为坚守而坚守,而是为了整个战局的主动权的获得和喘息作出铺垫。这种主动牺牲是与消极守城或者空守山头情形的最大区别。即使这样,在防守中也要注意造成局部的进攻主动权,例如早期的解放军在坚守中擅长阵地反冲锋,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气概往往给进攻一方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使敌不敢过分接近我军阵地,此招之百试百灵,这与指战员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例如在朝鲜战争中63军铁原阻击战,187师559团仅一个营,在只剩100人时候居然还敢于向进攻的美军第3师一个加强营发起反冲锋,直赶得美军满山乱窜。此后美军进攻节奏明显放慢,而且始终在我阵地前150米处徘徊,可见心理作用之大(要知道当时志愿军一个师的火器也比不上美军一个营,而要想全歼美军一个全面展开了的营,往往必须拿出几个师的兵力来啃)。其实美军空前猛烈的空地火力往往给志愿军一线守备兵力以致命打击,志愿军也曾流传有“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之说,但志愿军卓有成效的阵前反击,积极灵活的夜间偷袭和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气概极大地削弱了美军空地火力优势,最终守住了北朝鲜三八线。




∩编辑:大鹰关闭窗口